40余岁女子赴瑞士安乐死,让人重新审视人生价值

Connor 欧易交易所 2024-10-25 10 101

文|张丰

近日,上海女子沙白白赴瑞士安乐死的视频刷屏网络,触动了很多人。

她是红斑狼疮患者,这是严重的免疫力疾病,目前还是不治之症。这个病的名字给人一种很恐怖的直观,但是,患者的外观看上去却没有任何变化。所以,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沙白白,依然是美丽的,她的英语很好,表达能力也好。

沙白白选择去瑞士进行安乐死,并且用视频的形式,记下生命的最后时光。最后几条视频,她取了“倒数第七天”……“倒数第二天”“第一天”“最后一些话”,发完这最后一条,据说她就在瑞士时间10月24日下午4点,告别这个世界。

40余岁女子赴瑞士安乐死,让人重新审视人生价值

这是一种倒计时。通过这些视频,人们得以真切地看到一个美好生命的消逝。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,很多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、全方位观看一个生命的最后时刻。死亡是人类的最大难题,也是“唯一重要的哲学问题”,通常它是神秘的、抽象的,而这一次,它似乎在人们面前“徐徐展开”。

你无法不感到心痛。视频中的沙白白非常动人,虽然她发布的视频条目不多,却也在这些视频中回顾了自己短暂(40余岁)而精彩的一生。作为一个“绝症患者”,她知道自己注定命不长久。此后,她就换了一种活法:旅行,过自己喜欢的生活,让生命不留遗憾,而在得知无法维持有尊严的生命的时候,她主动选择结束生命。

真正打动人的就是这种“生命的主动性”。绝大部分人,都活在一种现实和社会关系中。工作和生活,都“不由自主”,即使是掌握权力之人,也处在权力的拉扯和牵制之中。可以说,自从人从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“长大”,就不可能“完全主动”地掌握自己的人生。因为人们想“好好生活”,而这种“活”,很多时候就意味着“委曲求全”。

现代社会,这种来自外界的牵绊越来越多,最终演变为一种桎梏。马克思称之为“人的异化”,而最新的网红哲学家韩炳哲,则称之为“倦怠”。尽管每个成年人都知道,人早晚都会死,但是在活着的时候,人们通常都会忘记这一点,只有偶尔在夜深人静之时,一小部分自我才会突然获得短暂的抽离,认识到生活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。

这样的时刻,通常都和“死亡”有关。自己亲人、伴侣、朋友或者宠物的死亡,也是对自己严重的警告;一段情感的“结束”,提醒人美好事物的完结;“失业”,则会让人从某些社会关系脱离出来,产生换一种生活的想法。

展开全文

沙白白的动人之处,并不仅仅在生命最后几天的视频,而是意识到自己得了绝症之后,几乎每一天都在面对死亡,这让她每一天的生活都有力量:一种临界状态,随时可能死掉,因而活得也就格外真实,接近生命的本质。这让她收获了巨大的成就,尽管生命的长度不如大部分人(距离平均寿命很短),但是生命的丰富和宽度,却远远超过普通人。如果谁能发明一种衡量人生价值的“个人生命总值”,沙白白的成绩会非常耀眼。

40余岁女子赴瑞士安乐死,让人重新审视人生价值

看到沙白白视频的人,不能不为之震撼、感动。但是,我也怀疑,这种感动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。明天会有新的热点,新的刷屏的视频,可能是让人愤怒的社会热点,也可能是娱乐八卦,或者股市大起大落,人们会忘记10月24这天有一个女子以这种方式离开。

但是,由于这些视频的存在,沙白白也为人们乏味的日常生活,强行注入一种新的坐标:在你活着的时候,注意到你在活着;尝试跳出自己,来关照自己的人生。你的生命还剩下多久,又该怎么度过?

我认为这种体验,是视频和直播时代我们为数不多的进步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注意到自己的“尊容”,大家每天都在自拍,然后启动美颜模式,创造一个“更好的自己”。但是,换一个角度,每一段个人视频,每一张照片,又何尝不是在记录自己“正在通往死亡的途中”呢。

那不如像沙白白那样,尝试更主动、更决绝、更勇敢地对付和挑战命运。像她那样选择自己满意的死亡方式,其实是人生最后一次创造;这样的死是美的、让人震撼的,但是,选择“向死而生”同样值得称道。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“闹钟”,每一天都真正叫醒自己:假如今天是最后一天,你会做什么?

评论

精彩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