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老农拿出一张发黄借条,八路军借款1100万法币,能兑换多少?
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我们的军队与民众之间,建立了一种深厚的信任与情感。那时,物资匮乏,缺衣少食,但军民之间的情谊却是丰富的。八路军在面对困难时,尽管经常吃不饱,却始终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,即使接受了群众的帮助,也会留下欠条,承诺日后偿还。
1985年,山西一位老农,步履蹒跚,手持一张陈旧的欠条,在政府门前犹豫不决。这张欠条背后,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老农名叫郭建英,他的家族在战争时期是当地有名的富户,爷爷做生意讲诚信,良心经营,积累了不少财产。
1946年,一支八路军队伍经过他们村庄,战士们面黄肌瘦,营养不良的样子,显然已经很久没有吃过饱饭了。郭建英的爷爷看到这一幕,心中不忍,决定用家中的粮食和钱款帮助这支队伍。
为了表示感激和诚信,当时这支小队的团长写下了一张欠条,注明了日期以及借款是1100万法币,还签上了自己的大名,部队编号等等,并告诉老人,战后可以拿欠条去找政府。然而,郭爷爷并没有想要这笔账,他把这张欠条当作一份纪念,藏在盒子里,以作家族传承之物。
然而,时过境迁,郭家因种种原因家道中落。到了郭建英这一代,只能靠一亩三分地生活,家庭贫困,又遭遇妻子重病,无奈之下,他想起了那张欠条。
展开全文
当他带着欠条来到政府门前,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不对劲,便主动邀请他进来。随后老人掏出了欠条,说了一句:几十年了,欠条还做数吗?工作人员立马接过欠条,并找来了相关专家。
经过仔细鉴定和查阅资料,确认了欠条的真实性。由于那个年代的通货膨胀,法币并不值钱,政府按照当时的购买力换算,1100万法币加上40年利息,大约价值6万元。
鉴于郭家对军队的帮助和风险,政府决定多给2万元,作为奖励。所以,一共是给了老人8万元,了解老人家庭情况后,政府还承诺负担其妻子的医疗费用。这让郭建英老人泪流满面,非常感动。
他没想到,过了几十年,政府还认账,还积极帮助其家庭。在现在看来,8万元不算多,但在80年代,算是巨款了,毕竟当时万元户,就算有钱人了,当时月工资也才四五十元。
这个故事,让我们看到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诚信精神。即使过了数十年,政府仍然愿意兑现当初的承诺。而郭建英的爷爷,在国家需要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,这种精神也令人感动。这正是真正的军民鱼水情的体现。也正是郭爷爷40年前的善举,才让郭家在遇到困难时,得到了帮助。
评论